环球塑化网讯:
塑料制件表面喷漆处理可得到靓丽外观,同时可起到保护、防护作用,在家电和电工电子等领域已广泛应用。
喷漆工艺流程为:喷底漆+烘烤→喷面漆+烘烤+UV固化。底涂赋予颜色、光泽,掩饰产品表面缺陷,UV面涂主要用来提升漆膜的光泽度、丰满度,增加表面硬度及爽滑性。
但随着电子电器产品的广泛应用,电器PC回收料也日益增多,针对PC冲击性能较差,易应力开裂的缺点,研究人员对带有漆膜的PC零部件回收料进行了增韧,并研究了底漆漆膜、面漆漆膜对回收料的影响。
漆膜的喷涂形式及组分
设计聚碳酸酯 (PC) 零部件正反两面分别只喷涂底漆或面漆以及一层底漆漆膜、一层面漆漆膜。涂装后的零部件经破碎机破碎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熔融造粒,进行对比。
底漆主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另有少部分着色用金属粉。面漆主成分为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底漆和面漆及喷涂形式对回收料性能影响
底漆中的脆性PMMA与PC相容性较弱,外加漆膜中无机金属粉的影响,使回收料力学性能出现下降;以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为主的面漆不熔不溶,以杂质形式分散在PC中,导致回收料力学性能急剧下降。但回收料的可燃指数都没有受到漆膜的影响。
采用的增韧剂和相容剂是什么?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塑料(MBS)是“核–壳”结构,壳是与PMMA相容性良好的MMA,且MBS与PC也具有一定的界面相互作用,故采用MBS做增韧剂。
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g-MAH)是经环状马来酸酐接枝的化合物,与PC,MBS均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以提高组分间相容性。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球塑化”的文字报导、图片、音频、美术设计、视频等作品,版权均为“大易有塑”独家所有,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务必请注明来源“环球塑化”,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环球塑化) "的文字报导、图片、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 400-115-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