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塑料制品资讯 > 轻量化是大势所趋还是偷工减料?

轻量化是大势所趋还是偷工减料?

2017-10-23 14:22:55 来源:环球塑化

  如今,“以塑代钢”、轻量化是汽车行业的发展主题。在中国汽车市场,部分品牌因采用塑料作为汽车零配件,被消费者认为是“偷工减料”和降低车辆安全的行为。然而,在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大趋势下,对塑料应用比例的多少正成为发达国家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标准。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初衷是节约汽车对能源的消耗,然而因为采用动力电池为能量来源,纯电动汽车背负庞大的动力电池部件,车身重量至少增加300kg以上,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物体越重所需要的推动力也越大,相应消耗的能量也越多,因此“减重”即轻量化成为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性能提升的一个重要技术分支领域。

下载 (2).jpg

(图片来源:百度)

  目前,不仅世界主要汽车品牌奥迪、宝马等投身汽车轻量化研发,中国品牌中奇瑞、北汽等企业也已经开始涉足该领域。世界各汽车品牌在实现汽车轻量化上主要通过结构设计的优化,和轻量化材料及轻量化材料的成型技术三方面。其中,轻量化材料主要有复合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高强钢和陶瓷材料。轻量化材料成型有热压成型。

  与消费者对汽车企业“偷工减料”采用塑料配件概念不同的是,在轻量化研发领域,塑料复合材料是新型汽车用品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性等特点。目前,各个国家塑料复合材料在汽车用量上,德国已经达到了300到365公斤,占到了整个汽车的22.5%,美国和法国到了220到249公斤,占比16.5%,日本是126到150公斤,大概占10%,中国只有90和110公斤,只占8%,还有很多车甚至连90公斤都没有。由此可见,汽车用塑料量的多少成为发达国家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轻量化技术已经引起中国汽车企业的高度重视。奇瑞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启动轻量化设计平台开发和整车开发,目前开发出的小蚂蚁纯电动汽车,采用铝合金、树脂等等轻量化复合材料,以及平台化的整车和系统设计,已经摸索出一条全新的汽车生产模式。

  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保持较高增长,个别企业在轻量化和动力电池上也有所布局和投入,但动力电池、车身轻量化等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仍然落后世界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要想“弯道超车”,政府除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对技术的扶持同样重要。


免责申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球塑化”的文字报导、图片、音频、美术设计、视频等作品,版权均为“大易有塑”独家所有,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务必请注明来源“环球塑化”,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环球塑化) "的文字报导、图片、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 400-115-2868

环球塑化网-塑料化工产业价值链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百强  
广东网络警察提醒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粤工商备E191411000223 网络110 报警服务 B2B行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