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7x24小时快讯 > 新“禁塑令”后,塑料农膜何去何从

新“禁塑令”后,塑料农膜何去何从

2020-06-22 14:03:47 来源:环球塑化


      当前,我国的塑料膜市场正保持20%以上的容量扩张,薄膜产量的增长率也一直保持上行态势。作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农膜覆盖技术自在我国应用开始,迅速带来一场“白色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部分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


      然而,农用塑料薄膜多为聚乙烯轻类化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自然条件下需200年以上才能降解。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迅速普及,一些使用后的地膜未及时回收,逐渐成为田间的白色污染。大量地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的话,会导致土壤结构层次发生变化,不仅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还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



      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推广可降解材料。今年年初发布的被称为新版“禁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划三个阶段限塑实施目标,对四个重点领域(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用品、快速塑料包装)的塑料使用进行了限制。而据数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塑料袋消耗量在70万至80万吨,农用地膜消耗量在120万吨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塑料农膜能够实现大规模替代,生物可降解塑料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膜回收行动方案》明确要求2020年,全国农膜回收网络不断完善,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同时,国内多个地方也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应的多项措施。


      接下来,对废旧塑料农膜回收加工企业而言,应当通过增设网点、优化网点布局等措施,完善回收网络体系,切实做到农膜回收全覆盖。


      同时,各地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应当注意我国已经明确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各大生产者商、制造商、销售者需担负起社会责任,一方面落实回收义务,加强农膜使用和回收管理;另一方面,需践行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减少聚乙烯地膜用量,减少白色污染。

相关阅读

聚乙烯 塑料农膜

免责申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球塑化”的文字报导、图片、音频、美术设计、视频等作品,版权均为“大易有塑”独家所有,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务必请注明来源“环球塑化”,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环球塑化) "的文字报导、图片、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 400-115-2868

环球塑化网-塑料化工产业价值链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百强  
广东网络警察提醒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粤工商备E191411000223 网络110 报警服务 B2B行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