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7x24小时快讯 > 防治塑料污染难在后端

防治塑料污染难在后端

2022-03-08 08:55:35 来源:中国化工报


      当地时间3月2日,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大会第五届会议续会上通过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全球终结塑料污染进程迎来历史性契机。不过,就目前的塑料污染现状来看,全球塑料污染防治可谓任务艰巨,其最大的难点仍在塑料生命周期的后端。


      由于塑料生命周期的特点,塑料生产、使用层面的管控远比收集、处理环节容易。比如,在生产层面,由于塑料行业的生产几乎集中在大企业手中,以大企业为首的行业联盟可以推进一些环保政策,其资金也更加充足。但在塑料废物的处理和再生层面,目前只有各国的环境和产业政策做约束,资本和技术相对缺乏,实际收效有限。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数据,塑料污染正在对气候变化、自然损失和污染三重地球危机产生深刻影响。据该机构称,全球每年约有11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并转化成微塑料,通过水循环影响人类,到2040年,这个数字还可能翻三倍。这些塑料污染物已经对人体、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带来重要影响。这些问题主要出在塑料的收集和回收层面:填埋、焚烧的塑料很容易进入环境中。但是,即使是日本这样一个极其重视垃圾分类回收,并成效显著的国家,其目前每年900万吨的塑料垃圾中,还有130万吨左右只能填埋或焚烧。在塑料垃圾收集、分类都很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其废弃塑料的后处理能力几乎就是空白。


      环境署称,如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40年,进入海洋的塑料量可减少80%,初级塑料产量将减少55%,各国政府将节省700亿美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减少25%。但目前距离2040年只有18年,许多发展中国家恐怕很难建设足够的塑料后处理设施。这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


相关阅读

塑料污染

免责申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球塑化”的文字报导、图片、音频、美术设计、视频等作品,版权均为“大易有塑”独家所有,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务必请注明来源“环球塑化”,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环球塑化) "的文字报导、图片、音频、视频等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 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如因版权或其它事宜需要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 400-115-2868

环球塑化网-塑料化工产业价值链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百强  
广东网络警察提醒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粤工商备E191411000223 网络110 报警服务 B2B行业50强